墨工在注满油料的容器内点燃五、六支灯心,然后将之放妥并覆以漏斗状铁盖,两者须保持适当距离,以便收集全部烟灰。收集足够之后,就取下铁盖,以鹅翎扫其底部,使烟灰落于干厚纸板上。此即其制作细致光泽的墨的方法。上等油料能增加墨的光泽,使墨更受重视与厚爱。未经鹅翎扫下及黏附于铁盖者均属粗质油烟,将之刮在碟上,用以制作寻常用墨。
上述早期另一种中国墨的来源即“石墨”。它似为某种矿物质,可就其原本形态使用,也可加工磨碎使用。文献所称的“石墨”可能是某种形态的煤炭、石油或石墨,因早期纪录所载“石墨”发现遗址均坐落于现今生产石墨地区。
松烟及油烟的主要成分为碳。呈游离状态的碳不易与其他材料混合;因此,制墨加碳须与接著剂并用,使碳料得以附着于书写表面。中国墨所含接著剂之另一作用在于结合碳微粒,以保持固体形态。
中国墨传统上以胶为接著剂,系以各种动物残骸,诸如生皮或皮革、肌肉、骨骼、介壳、兽角、鱼皮、鱼鳞、鱼鳔等制成。所用水质也不容忽视。上述某种物质煮沸后,所成黏汁须以纱罗筛除渣块,再使凝为固体,以备使用。在制墨前,先将固态胶加上梣皮汁等溶剂予以溶解。胶与颜料之比例或因选材性质及要求墨的黏度而有不同,而黏度则由施墨书写的材料性质而定。例如,十八世纪初所编《格致镜原》卷三十七记载制墨配方,就有油烟及胶等量取用之“对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