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收到此疏,立刻顺水推舟痛下重手,将那些“权二代”或贬或迁,狠狠地教训了一番,让他们规矩了很长一段时间。而这场被后世称为“太和浮华案”的“始作俑者”—董昭,则再次被各方势力集团推到火炉之上备受煎熬。毕竟,他出面得罪的,可是一大批名门世族啊!
然而,曹叡还没来得及力挺董昭对抗群臣—他就溘然辞世了!这位任劳任怨地为魏朝背了一辈子“黑锅”、干了一辈子“脏活”的孤忠老臣,就这样撒手西去了!他留下了一地的骂名,却只有曹魏的三代主君才能明白他真正的贡献之所在。
董昭死后,曹叡亲笔赐予他“定侯”的谥号。根据谥法所载,“纯行不爽曰‘定’、德操纯固曰‘定’”。曹叡真是他的知音,懂得他这一生都是为了魏室在孤独地“纯行不爽”“德操纯固”,所以给了他这个盖棺定论的佳评。只不过,董昭已逝,满朝上下还有谁会像他这样尽心不贰地忠于大魏呢?这个问题在曹叡的心底始终萦绕不息,一直纠结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