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些话,您可能不服气,那咱们看看唐朝的状元吧。孙伏伽,武德年间状元。宋守节,高宗时期状元。弓嗣初,高宗时期状元。姚仲豫,中宗时期状元。严迪,玄宗时期状元。范崇凯,玄宗时期状元。
这么多状元,居然没有一个成为唐朝名臣,青史留名的。看着这个名单,咱们可以总结一下:书读得太多,除了被别人称赞为“学霸”,对事业似乎也没有什么帮助。
开元时期,李隆基主动改革,增加了“时务策”的考试,朝廷要求你懂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最好有自己的见解。三国时期诸葛亮的《隆中对》,明朝时期刘伯温的《时务十八策》就是标准版的时务策答卷。咱没有那么高的水平,搞个低配版的交差,绝对可以胜过一半的竞争对手。
由于明经科考试难度很低,每年大概可以录取100人。至于进士科,因为加考了诗赋,难度直线飙升,每年只录取20~40人。
您可能纳闷了,说起写诗,哪个朝代能赶得上唐朝?王勃、孟浩然、王昌龄、王维、李白、高适、杜甫、刘禹锡、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唐朝记录在册的诗人就有两千多名。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大神级的诗人都生活在什么年代呢?为何唐朝的诗坛这么牛?
其实,翻翻他们的履历就能明白,只有王勃是初唐的大诗人,其他人都是开元年间冉冉升起的巨星。李隆基有资本吹牛,毕竟自己主政的年代是唐朝文学界的巅峰时代。可如果追本溯源,他必须感谢一个人:唐高宗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