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战争的本质依然无法脱离人性,尽管看不到对方。人类的面孔仅仅是带有表情的器官,我们已经学会阅读其“表情语言”,类此,对于任何一种可显示情绪迹象的物质实体,都可以像阅读一张人类面孔一样去解读它。举例来说,一个人学会了识别火力,就能够依据导弹发出的呜呜声推测出导弹的口径。炮声时而断断续续,时而坚决果断,时而狂喜不已,时而紧张躁动,时而胆小怯懦,时而……总之,变化诡异,莫测纷呈。除了对炮火的识别,其他类似的方法不胜枚举。这就向我们昭示出:战争有它自己的面孔,无论这是不是一张人类的面孔,久经硝烟的人会直接感受到对方的眼睛是耀武扬威的还是正走向被征服的深渊。
3.也许正是肇始于两场战役之间漫长的等待与不安,各个部队的神经在瞬息万变的幻觉的笼罩下变得史无前例地敏感,犹如股票市场上信心与美梦的起伏跌宕。凡是来自外界的象征性事件,尤其是命令和信差,都会被下意识地当作预示战争风向的稻草,必然要对其精心审视一番。如果军官凛然无畏的辞呈是出自善解人意的头脑,那么他将很难隐瞒住事实真相;不仅如此,那些表面上被接受的事实在他的听者心中只能留下空虚一片,而他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可以想见,较之过去的荏苒岁月,战斗的激情已经离纯然的本能越来越遥远了。与此同时,谨慎、敏感和精明却以同样的速度在人们的头脑中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