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学官分三部
考查《舜典》,唐、虞二代的学官有三部:一曰司徒,主宣布五教的,以契为之长;二曰秩宗,主持三礼的,以伯夷为之长;三曰典乐,教导诗歌音乐之类的,以夔为之长。什么是五教?就是为父以义,为母以慈,为兄以友,为弟以恭,为子以孝。[3]什么是三礼?就是祭祀天神——日月、风雷之类,地祇——山川、草木之类,及人鬼——他们已死了的祖宗。[4]第一部属于伦常之教,即孝亲敬长的教育。第三部属于乐歌之教,所以陶冶性情的。第二部主持三礼,属于鬼神之教,正足以表现初民的宗教思想,以祭祀鬼神为最尊严的事务,也是极重要的教育。主持祭祀的必为僧侣阶级,此在其他开化最古的民族史上不少例子,且最初民族的教育权确在僧侣阶级手中,中国古籍虽未曾明白叙出,但在此处也可以见得一点痕迹出来。
四 宫廷教育
贤明的君主尚能自知其责任的重大,不敢怠忽,每于治事之外,还力求知识上的进步和性情上的修养;所以他们的宫廷里头都聘请了教师,以备随时请益。那些教师皆是选择当代的第一名流,他们的位置极其尊崇,他们的威权也非常显赫,试读《仲虺之诰》、《伊训》、《太甲》、《说命》诸篇,对于时君谆谆训诲,真有令人发惊的地方。[5]太子是承继老君管理国家的,教育尤为重要。每个太子都有师、保、傅朝夕训诲,陈以嘉言,启发他们的知识;教以礼乐,涵养他们的品性;而太子对待老师,也俨然如事严父,有极尊敬的礼貌。[6]按据氏族时代的社会组织,氏族长老一方为行政首领,一方为教育长官,所谓“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在此种情形之下,另聘有权威的师长来训诲他们,殊不近情。此种有权威的师长,或是同血缘的前辈长老,或在氏族里面具有勋劳的贵族分子,以他们特殊的资格和较优越的经验,随时对时君与以启迪或忠告。汉儒不察,因从而夸大之,所以我们认为这一切全是臆造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