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涉及了大量东西方关于中国史研究的具体成果,并力求相对公允地加以论述,但本书不是一部综述式的著作,而主要是围绕与“中层理论”的建构有所关联的研究作品进行讨论,所以在评述中难免挂一漏万地忽略了很多有价值的著作,凡知我罪我或有教于我者,本人均愿诚心受教。
[1] 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9页,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2] 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10页。
[3] 尼采:《历史的用途与滥用》,50~51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第一章 现代中国史研究“正统观念”的源起及其反思
一、“国民史学观”的兴起与现代国家的创构
作为本书的开篇,笔者并不打算全面评析20世纪以来中国历史研究所形成的所有诠释理路和既定命题,而是尝试把它们放在一条“问题史”的相关脉络里,细究不同类别的历史解释框架如何在不同时代的社会语境和思想状况支配下累积起自己的问题意识和表述这种问题的方式。更为重要的是,笔者要特别关注不同时段问题累积所表现出的相悖性如何在一种现代性理念的控制下达成了一致的效果,以及尝试探讨我们应通过何种方法把这种效果离析出普遍性的定见以转化成“中国问题”的可能性。笔者个人以为,如果仅仅单纯从方法论引进的层面上分析历史学变革与社会理论结合之得失关系,而忽略了各种阐释方式与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各种特殊问题之间处于怎样的纠葛状态,就无法真正洞悉中国历史研究的发展轨迹和其需要选择的未来走向。也就是说,我们应该问:什么人,为什么在某一特殊的年代选取了这样一种设问历史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