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与公民教育——从教育救国谈起[1]
当人们谈起生活教育的时候,往往关注的是其当代价值;而谈起其当代价值时,又往往将它与教育改革联系起来,谈它对教育改革的指导意义等等,对到底什么是生活教育,为什么要实行生活教育,生活教育何以会有价值,其价值究竟何在等问题,反倒缺乏更深入的思考。本文拟从教育救国和公民教育的视角来探讨生活教育及其本质并以此就教于方家。
一、教育何以能够救国
20世纪上半叶,各种救国思潮风生水起,成千上万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纷纷投入到挽救民族命运的时代风潮之中,一时之间,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文化救国、革命救国、教育救国、道德救国等等救国思潮鹊起于中华大地。遍及全国的大众教育运动——先是20年代广泛兴起的旨在除文盲做新人的平民教育运动,继而是20~30年代兴起的旨在改造乡村社会的乡村教育运动(乡村教育实质上是平民教育的继续和深化)——便是各种救国思潮中最重要的思潮之一。据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实业部的统计,到1934年,全国从事乡村教育和运动的团体和机构即达600多个,在各地设立的实验区即有1000余处。而与这场持续20多年的教育运动相伴的,是一系列灿若星辰、彪炳史册的民族精英。蔡元培、张伯苓、陶行知、黄炎培、晏阳初、梁漱溟、俞庆棠、雷沛鸿、王拱璧、余家菊等等,则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