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与结尾段落中长时间扫射无一伤亡的段落一齐挑明了最后的反抗只是假想. 与其他同属英国新浪潮影片不同,《西装暴徒》没有《西装暴徒》或《西装暴徒》那样现实主义的深沉,它用一种青年决绝的反抗姿态,展示了那份叛逆的模样. 电影巧妙借用了寄宿学校中老师与学生的天然隔阂关系,将那份压迫做到了最极致,但在遮云蔽日的阴影之下,学生并非是一股颓丧之气,反而可以自我的开创精神家园与进行行动反抗,在一次出格一次惩罚的拉扯之中,最终到达了撕破那份各项权利赋予的压迫脸皮的地步,但结果到底如何,也可能正如结尾的枪战,反抗并未发生,压迫者也并未退出舞台,但反抗. 电影并未因反抗性而空喊口号,而是植入了极多浪漫无比的场景以体现期盼目标的美好,这份技术与内容上的理想假设是电影迷人的真正之处,也为最后的反抗奠定了基础. 拍《西装暴徒》的那个弱鸡导演捣鼓出来的新片,这回的剧本总算是好了一点,不用老尬聊了. 这片子属于《西装暴徒》、《西装暴徒》同套路,布局者的动机是社会学研究,不过男主杀了一圈社会学家的最后镜头透露本片可能有续集,也就是说真相尚可能有变动. 一家开在哥伦比亚的美国公司,整栋大楼突然封闭,陌生声音要求职员们互杀,流程设计的相对比较简单,在极端情况下依然遵守社会规范的主角二人组(他俩坚持不杀人,动手也是为了复仇)和试图遵从杀人指令来解决问题的管理者一伙的对立,这种二元划分未免太突出创作者立场了,就这种映射人类社会竞争本质的乱杀题材来说,美国人做的放不开,总是弘扬. 有的配角做了铺垫后突然死亡,效果不错,但有的铺垫了以后却总不死,让人急躁. 杀人场景也没什么设计.